2016年(1月~12月),河间市气候总体表现为气温正常,降水正常,气象灾害种类多,局地灾情重。全年天气气候特点为:气温正常,全市年平均气温13.1℃,较常年(12.8℃)偏高0.3℃,春季气温偏高,夏季、秋季、冬季气温正常。降水正常,全市平均年降水量484.6mm,比常年偏少2%。春季和秋季降水偏少,夏季正常,2月异常偏多。汛期(6~8月)全市平均降水量366.3毫米,比常年(339.0毫米)偏多8%,暴雨主要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,其中7月19~20日出现暴雨到大暴雨。全市平均年日照时数2564.7小时,较常年(2600.6小时)少35.9小时。全年气象灾害特点为:大雾增多,持续性大雾频繁,其中10月、12月出现大雾13天。年内出现6次降雪过程,最大积雪深度3厘米,出现道路结冰。阶段性气象干旱明显,春旱、秋旱影响较大,部分区域达到重旱。夏季强对流天气频发, 7.20强对流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大、强度强、持续时间长,历史同期罕见,我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,市区降水量达167.7毫米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西九吉乡为189.9mm,降水过程同时伴随大风天气,市区最大风速达15.7m/s。高温日数少,没有出现38℃以上的高温天气。寒潮降温过程少、强度大,1月24日出现寒潮,最低气温达-19.9℃。干热风偏少,6月16日和17日出现重度干热风。初霜期偏晚,终霜期偏早,无霜期231天,较常年偏多。总体而言,2016年河间市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略重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平均水平,属于“中等偏重”年份。
气温。全市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。2016年,全市平均气温为13.1℃,较常年(12.8℃)偏高0.3℃,属于正常年份。2016年各季平均气温春季偏高,夏季、秋季、冬季正常。其中,冬季(2015年12月~2016年2月),全市平均气温为-1.6℃,较常年(-1.8℃)偏高0.2℃;春季,全市平均气温为15.1℃,较常年(14.0℃)偏高1.1℃;夏季,全市平均气温为26.0℃,较常年(25.9℃)偏高0.1℃;秋季全市平均气温为13.0℃,与常年持平。
降水。全市平均年降水量略少,空间分布不均。2016年全市平均年降水量484.6毫米,比常年(494.9毫米)偏少10.3毫米,属于正常年份。2016年各月降水量波动较大,2月降水异常偏多,7月、10月、12月显著偏多,4月、8月和9月显著偏少,3月未出现降水,其他月份降水基本正常。冬季降水量16.5毫米,较常年偏多72%,属于显著偏多年份。春季全市平均降水量36.6毫米,比常年偏少46%,属于显著偏少年份。夏季全市平均降水量341.8毫米,比常年偏多8%,属于正常年份。秋季全市平均降水58.9毫米,较常年偏少25%,属于偏少年份。从夏季各个旬降水量分析,呈先少后多,降水集中的特征,其中7月中下旬降水量显著偏多。
日照。2016年全市平均日照时数2564.7小时,比常年(2600.6小时)少35.9小时,属于正常年份。冬季、春季日照时数显著偏多。2016年冬季全市平均日照时数500.9小时,较常年偏多30.2小时,属于正常年份;春季日照时数816.83小时,较常年偏多67.4小时,冬季日照时数500.9,较常年偏多62小时,属于显著偏多年份;夏季日照时数705.1小时,较常年偏多1.2小时,属于正常年份;秋季日照时数557.7小时,较常年偏少50.8小时,属于偏少年份(大雾。2016年出现大雾60天,较常年偏多41天,主要出现在冬季(1月、2月、12月)和秋季(10~11月)。其中10月、12月出现大雾13天,大雾范围大、强度强,局部最小能见度不足50米,严重影响交通出行安全。
降雪。2016年出现6天降雪过程,分别出现在2月12~13日、11月21日、12月21日及12月26~27日,其中12月26~27日出现明显的雨转雪天气,最大积雪深度达到3厘米以上,降雪对增加土壤墒情、净化空气比较有利,但降雪致使道路出现积雪和结冰,影响人们的出行和交通运输。
气象干旱。年内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,春、秋季比较严重。2016年气象干旱主要出现在春季、初秋。3月无降水,气温偏高,气象干旱不断发展。进入4月后,降水仍偏少,气象干旱呈增强态势,出现中度到重度干旱,影响春耕,并对冬小麦的返青和健壮生长产生一定不利影响。9月河间市气温较常年偏高,降水较常年偏少,且降水空间分布不均,再次出现中度到重度干旱,影响玉米、棉花等大秋作物的正常生长。
暴雨。暴雨站次少于常年,时间较为集中。2016年河间市出现暴雨5天,较常年偏少2天。汛期(6~8月)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7月中下旬。7月19~20日受副热带高压和高空冷涡影响,配合低空急流和地面气旋共同作用,全市出现大范围降雨过程,且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,此次降水范围之大、强度之强、持续时间之长历史同期少见,全市平均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,最大降水量出现在西九吉乡为189.9mm,降水过程同时伴随大风天气,市区最大风速达15.7m/s。此次灾害涉及全市19个乡镇,507个行政村;受灾人口46.5万人,无因灾死亡人口;农作物受灾面积34713公顷,成灾面积9516公顷,绝收面积415公顷。其中:以玉米为主,受灾26098公顷,成灾面积6895公顷,绝产面积376公顷。因灾造成58间房屋倒塌或损坏,围墙倒塌2668米,变压器损毁1台。本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7802万元,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7309万元,家庭财产损失494万元。
高温。高温日数略偏少,极端高温低,2016年出现35℃以上的高温有10天,较常年(13天)偏少3天,没有出现38℃以上的高温天气。全市日最高气温37.7℃,出现在6月21日。
寒潮降温。寒潮日数少,单日影响范围广。2016年冷空气活动比较频繁,但达到寒潮标准的过程比较少。全年出现3次寒潮过程,较常年偏少,主要过程出现在1月22~24日、2月13~15日和11月20~23日。1月24日寒潮,最低气温达-19.9℃。
连阴雨。年连阴雨天气偏多,主要集中在汛期,2016年出现连阴雨3次,出现在7~8月和10月,分别出现在7月19~21日、8月12~18日、10月20~27日。
霜冻。初霜偏晚,终霜偏早,2016年我市初霜冻日期为11月1日,终霜冻日期为3月14日,无霜期日数231天,较常年偏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