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名吃”,即河间驴肉火烧
有句话叫“要吃饭,河间转”,可见河间饮食文化深厚,而在众多美食中,影响力最大的还是河间驴肉火烧。长方形的驴肉火烧,外皮金黄酥脆,内层松软,加上驴肉、香焖及配料,吃上一口唇齿留香,让人回味无穷。
有俗语云:要长寿吃驴肉,要健康喝驴汤。可见驴肉不仅味美,还兼具食疗效果。 据《本草纲目》记载,驴肉性温,具有补气养血、益精壮阳、滋阴补肾、利肺等作用,尤其对止烦、安神清脑有独到效果。
相传,八仙之一的张果老在大旱之年体恤民情,施法为百姓祈雨,百姓为感谢他,把老弱的驴宰杀,架起一口大锅烹煮,肉熟之后,张果老吃后大呼过瘾,于是,留下了“天上龙肉,地上驴肉”的说法。
河间驴肉火烧的真正萌芽要追溯到唐太宗年间,唐王李世民登基前曾到河间,一书生“杀驴煮秫”招待李世民,他吃后连说:“好吃!好吃!”
清代乾隆下江南,夜宿河间,深夜忽觉腹中饥饿,命太监置办宵夜。太监深知乾隆口味讲究,于是找店厨商量,最后用驴油煎香焖,驴肉作馅,放到新烤的香酥火烧里,乾隆连吃三个,高兴地问太监所食何物,太监和店厨面面相觑,无所应答。乾隆皇帝何等精明,看出此中奥妙,哈哈大笑。此时池塘内蛙声大作,乾隆皇帝凝望着桌子上张着口、含着鲜美驴肉的火烧,顿生灵感,提笔写下“蛤蟆吞蜜”。所以河间驴肉火烧也叫“蛤蟆吞蜜”。
还有一种说法是,乾隆下江南从河间路过,错过住处在民间吃饭,主人以祖传的制作方法,煮好驴肉,用层次松软的饼夹好给乾隆吃,乾隆连连称赞美味可口,问此为何物,农家答:“大火烧夹驴肉。”乾隆甚喜,即兴做诗一首:“河间处处毛驴旺,巧妇擀面似纸张。做出火烧夹驴肉,一阵风来一阵香。”自此驴肉火烧进入宫廷,历经御膳房数百位烹饪高手潜心研究、改善,成为佳肴,后又传回河间,一代代相传至今。
河间驴肉火烧真的火了,已经发展成为享誉全国的地方名吃,正向着规模化、规范化、标准化、产业化、品牌化发展。目前从业人口5万余人,年产值72亿元,现有自主商标20余个。河北瀛韵留香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发展连锁店300多家,预计年底产值可达4亿元;高玛纳餐饮连锁管理有限公司发展直营店和加盟店48家,预计年底实现产值3亿元。河间驴肉火烧在外地发展的还有很多有名的餐饮单位,例如在北京的王胖子餐饮、利桥顺餐饮,在石家庄的高建民驴肉火烧等等。
2011年6月,河间驴肉火烧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;2017年5月,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(河间)驴肉火烧文化旅游节,期间,电影《神厨归来之驴肉火烧》在我市开机拍摄。
河间市人民政府 电话:0317-3222647
冀ICP备12021914号-1 网站标识码:1309840007 沧公备:13098402000023
推荐使用1440*900或以上分辨率,并使用IE9.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